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2-25
當預判與后情發生差異時,人們往往會驚嘆:“沒想到”。撫今追昔,安徽印業也出現了三個沒想到。
01
沒想到教材教輔印刷依然火爆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興起,催生了電子出版物。該出版物制作周期短,內容豐富,瀏覽便捷,深受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青睞。一時間,傳統紙質出版物將被新型出版物迅速取代的議論紛起,似乎事實不爭。
2007年,筆者曾與安徽出版集團教材中心出版部長、原省新聞出版局印刷業務處同事,就教材前途問題進行初探,他當時挺爽快地預言:“現行課本還可維持10年”。
教材教輔印刷具有產量大、穩定性強等多種優勢,堪稱基本口糧,被承印廠視若珍寶。一旦教材教輔版型由紙質改為電子,原有印家只能卷鋪蓋走人。
那位年輕同事在跟我談紙質教材前途時,還有一個附帶情況,即國家主管部門欲與國際接軌,推行中小學課本的連續使用,也就是一種課本要使用兩學年以上。若真如此,教材的印量將會大幅減少,直接導致印企效益下滑。
我們打心眼里,為教材印廠的生存擔憂。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直到今年春天,教材印廠的危情并未顯現,生產旺勢如“外甥打燈籠——照舊”。這些老總們笑開了花。
合肥系全省教材教輔印刷中心,這里坐落著安徽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遠東印務有限責任公司等一大批國有和民辦強勁印企,總計擁有八色、雙色、單色輪轉機和多色平版膠印機等書印專用設備近200臺,其中不乏轉速極高的曼羅蘭、小森、三菱等商業輪轉機,能確保教材教輔按時交貨。
不僅在省城遙遙領先,對外市也快馬直追。蕪湖新華印務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宣城海峰印刷包裝有限公司、阜陽遠大印刷有限公司,就是皖南、皖北涌現出來的教材教輔印企的杰出代表,其承接業務半徑也擴至省內外。
受此業態驅使,不少印廠積極申報出版物印刷資質,致安徽出版物印企的數量逐年遞增。
大河有水,小河滿。安徽教材教輔印刷的長久火爆合肥產品畫冊印刷,源自市場持續的艷陽天。
電子出版物問世后,原以為可逐步取代紙質書刊,但事實證明這僅是良好愿景。電子出版物離不開閱讀器,而閱讀器遠不如紙質讀物來得經濟實惠和觸手可及,很難被作為低消費群體的中小學生普遍使用,尤其是在現階段,在安徽這種經濟欠發達省份。
課本的連續使用嘗試,也因暫不符合國情而擱淺,新書照樣一年兩季編印發。
同樣不變的,還有應試教育制度。應試教育為教輔的繁榮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應試一天不改,教輔一天不離。
安徽的人口大省地位,決定了中小學的生源滾滾。雖然教材人手一冊,教輔也能堆成山般高,均不知愁為何物。
紙質教材教輔就是憑借上述原因,一直穩定到現在,讓承印廠也一榮俱榮。
02
沒想到數字印刷進展緩慢
安徽的數字印刷,起步并不遲。
也是十年前,合肥一家民企就上馬了一臺HP數字印刷機,屬華東首臺引進。該設備系HP lndigo 5000,能批量高速印刷彩件,廣泛適應各種紙張。
當時,合肥的地價還很便宜,那家印企的經營者不惜棄地而購機,很快在合肥啟動數字印刷,可見重視程度之高。這位經營者曾滿懷信心地對我說:“數字印刷無需制版,速度比膠印快,有這樣的優勢,不愁沒有市場。數字印刷應當放手一搏!”
后來,他確實很努力,包括降低印工費,給70歲以上老人免費印制相冊,門店延長營業時間等,但客戶依舊寥寥無幾,收效甚微。
不得已,這家民企主動將橄欖枝投向省內一家老牌國有印企,希望開展聯營。我參加了在國企主管集團禮堂舉行的兩企合作經營啟動儀式,與會人員發言無不表示贊賞。但誰曾想,之后的合作也不了了之。
那位民營印企老板屢敗屢戰,又于2012年上了兩臺奧西2100型數字印刷機。該設備非常適合黑白短版圖書的快印,從1本到500本立等可取。老板暗想,既然批量彩印無出路,那改做黑白短版總能行吧。
為予支持,安徽省印協出版專業工作部特將年會放在他的門店召開,以便請來全省圖書出版社的出版科(部)長們親身感受奧西數字的功效。可是,此次市場爭取的結果仍令人失望,安徽各家的黑白短版圖書,包括樣書,多還由膠印制作。
長期的入不敷出,令這家民企再無力支撐下去,不得不以低價將設備變賣,忍痛退出當初寄予無限希望的數字印刷行業。
這期間,合肥有家出版物印企,在收購了一家倒閉的標簽印刷廠、成立標印車間后,相繼購置了9臺施樂數字印刷機,專做標印并取得成功;但其不作聲張,也謝絕業界參觀交流,整一個“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之后,富士施樂上海公司專程到合肥推廣數字印刷,場面搞得很大,那家用施樂機印標簽的老總也被盛邀到會發言,旨在現身說法印證數字印刷的能耐,可忙碌一番,竟連事倍功半的效果都沒達到,對數字印刷的冷漠讓人心寒。
不過,就在這看似沉寂的態勢下,一位名叫汪泉民的安徽桐城小伙,毅然離開了他參與創立的省城一家商務印企,轉身辦起了大琦數碼快印公司,地點也在合肥。
從2013年起,三年間,他連上3臺HP和1臺奧西數印設備,尤其最新一臺HP,竟是大幅面的能印B2活件的HP lndigo 10000印刷機。200本每本40P的畫冊,上機3小時即印刷完成,且無污染。
在HP召開合肥數碼研討會時,大琦熱情邀請省內外同仁到廠參觀,本地不少廠家都去了,然而后來真正跟進者仍為零。
可以說,由于大琦的努力,安徽的數字印刷有了初步的進展,雖然這是遲來的愛,但畢竟還是來了。大琦參加上海國際印刷周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前司長王巖鑌親臨其展位視察,對產品感到滿意。大琦所在地的合肥廬陽區區長黃衛東也曾率隊到廠參觀,表示給予支持。只不過,安徽數字印刷行業體系至今沒有建立起來,大琦基本還是孤軍作戰,業務來源也不樂觀。
數字印刷在皖地不成氣候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場不支持;市場不支持的原因,是百姓認可度低。以膠印為代表的傳統印刷,目前還很管用,不像一般手機與智能手機差距甚遠,廣大用戶自然沒有舍舊圖新的緊迫感。
03
沒想到部分包裝印刷廠步履維艱
佛要金裝合肥產品畫冊印刷,人要衣裝,貨要包裝。商品經濟越發達,包裝印刷越需要。
因此,當前幾年國家經濟下行,印刷業進入不景氣階段時,業界普遍認為包裝廠會相對好過些。
道理上是這樣,可實際情況卻不然。
在2014和2015年,皖地停產的印企中,幾乎全是包裝印刷企業。去年,包裝印刷企業的感覺仍在過冬,部分廠家已難按時發出工資。
需要說明的是,包裝的門類很多,并非所有包裝都蕭條。像煙、鹽、藥、日化包裝等,非但沒關門反而有所發展。安徽印業出現的倒閉,主要集中在為酒、奶、電器和食品等提供包裝的廠家。
安徽某市原有一家紙板包裝廠,不僅車間面積大到2萬平方米,設備也先進,還在全省印界最先鋪設了廠區瀝青路面。我數次參觀過該企,親眼看到了員工們正在精心為一些國內知名電器制作產品包裝箱。可沒想到,只幾年未見,這個曾被多人稱贊過的廠,竟然因資金鏈斷裂而關門大吉。
為何這部分包裝印廠,顯得格外艱難?從我省情況看,大致有三個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上述問題談何容易,也已非包裝業所能及。這需要走市場、去產能、強自身、互支持,但要達此目的,又豈能是一蹴而就?
三個沒想到,真實反映了安徽印刷現狀,也將本地行業新常態勾畫出來。
緩慢前進也是前進,此消彼長實屬正常。有兩句唐詩說得好:“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垮掉的就叫它垮吧,印業的未來依舊光明!
*本文原載于《印刷經理人》雜志2017年3月刊“商情”欄目,作者為安徽省印刷協會原秘書長。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
讀完安徽印業的“三個沒想到”,你有哪些感想?歡迎留言或向編輯部投稿,和我們講講您所在省市或區域的印業發展情況。投稿郵箱
往期回顧:
1.
2.
3.
4.
5.
6.
7.
8.
9.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