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4-11
程東方用十年的時間,將業務從70億元規模增長到了350億元,覆蓋到了國內紙漿、紙張產業,涉及幾十家公司,與他事業的張揚不同的是,他為人非常低調、穩重。
我來到他在廈門的福建建發集團公司,位于環島東路的建發國際大廈24層的辦公室里。辦公樓面朝東海,是廈門島上離臺灣金門島最近的海岸線邊上,站在他辦公室的窗口,抬眼就是金門島,晴朗的天空下,大小金門島一覽無余,連接大小金門島暫時停工的跨海大橋清晰可見,海面上游艇和帆船在陽光下自由的劈波斬浪。窗外就是海闊天空的世界。
一如他闖蕩的紙漿和紙張行業,也是一番海闊天空的領域。程東方是福建泉州人,出生于1978年,正是改革開放的好時候,所以從他出生起,就生活在經濟蓬勃發展的氛圍里。他1996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學的工業外貿專業,從此開始了他的商海人生。
第一眼見到程東方,給人的感覺是不茍言笑,舉止平穩,話不多,但是每一句話都簡單明了,沒有多余的內容。他臉型偏圓,帶著一副眼鏡,中等個子,身材結實。今年43歲的他,是福建廈門建發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正是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
在他的辦公室,他一邊泡茶,一邊和我聊天。我笑著問他:“您高考時是不是有意選的貿易類專業?”他喝了一口茶,慢慢說:“我是泉州五中保送生,我們高中是閩南排名第一的。我們這邊做生意比較多,這個專業是工業跟貿易相結合,我也覺得不錯。”我接著問:“您父母是支持您上貿易類專業?”他說:“父母覺得福建有做生意的氛圍和環境,我父親就是開啤酒廠的,從小家庭做生意的這種氛圍還是有的。”
程東方是那種一開始上大學就有非常明確目標的人,所以他會認真把握大學的學習時光。他說:“我上大學先是干了兩年副班長,后來又干了兩年團支書。”我馬上問他:“為什么這么想要當學生干部?”他給我倒了一杯茶,慢慢說:“在大學擔任班干部肯定是有幫助的。雖然我專業學的是貿易知識,但那些都是書本上的東西,是貿易知識框架和邏輯方法。做貿易是與人打交道,社交能力課本上學不到,就需要培養鍛煉。我認為在大學里面第一個最基本的需要鍛煉的是社交能力。”現在回憶起他的大學生活,他依然認為大學課堂學習是一方面,課外的能力鍛煉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對于今后要與人打交道的專業的學生來說,尤其如此。
程東方有學習的目標,又有主動鍛煉自己的行動,果然在大學畢業時,就有了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機遇和選擇。他被位于廈門的福建建發集團公司聘用,2000年畢業后就來到了福建建發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廈門建發紙業有限公司。那時的廈門建發紙業公司規模比較小,也就是二十幾個人。由于程東方工作能力強,2003年就被委以重任,25歲就擔任了總經理助理,三年后他28歲接著擔任副總經理,五年后的2011年,他33歲就是主持工作的總經理,可以說程東方一帆風順,事業上穩步提升。然而,在他擔任總經理后的第一年,他的事業遇到了第一個危機。
他給我續上茶水,不急不慢地說:“我們公司有兩個板塊,一個是紙漿,一個是紙張。我們集團公司有二三十家子公司,原來我們一直業務排名第一。我擔任副總經理時是負責紙張的業務,對紙漿整個運作模式我并不了解,所以擔任總經理后第一年,即2012年我們公司在集團公司排名倒數第二!”我一聽,就來了興趣。這么激烈的起伏,在程東方的口里說出來,還是波瀾不驚,輕描淡寫,連語氣都沒有特別的變化。
我馬上問:“您當時是什么反應?”他喝了一口茶,慢慢說:“我當時還沒有反應過來。然后上面集團公司兩大董事長,就去走訪我底下這幾十個經理,了解出現什么情況,有啥問題。弄完以后我們集團的大老板他自己寫了七八十頁的報告給我,提出公司的組織架構、薪酬、業務模式等的調整意見,他說你以后就按我這個改革思路重新操作。”
我立即產生了疑問,出了這么大的問題,集團領導為什么沒有放棄他?我也許有些不禮貌,就直接問他:“為什么領導沒有把您免職?”他笑了,很謙虛地說:“我當時只有33歲,我所負責的業務總盤子有70億元的規模,應該說我那時確實經驗不足,掌控全局的能力不夠。但是集團老總對我不是指責埋怨,更沒有簡單地免職,而是幫我找原因,應該是覺得我還可以培養,剛剛接這么大的盤子壓力比較大,所以他們要診斷,幫我扶上馬,送一程。”
他們公司機制非常靈活,幾乎所有崗位都是一年一聘,有的部門總經理經營思路不行,可能不僅撤了總經理,甚至連部門都裁撤了,人員解散,如果兄弟公司愿意接收,就去兄弟公司崗位,否則下崗。程東方說:“我所在的紙業有限公司也是內部實行考核末位淘汰制,包括我們這些管理部門的人也一樣。銷售人員看業績、效率、服務能力。比如我們公司的業務過程都在ERP上可以實時監控到,合同到你這邊,正常5分鐘審過,你審個合同要半小時,那肯定是不行的。”
程東方33歲就管理70億元規模的企業,第一年業績落差很大,公司又有嚴格的獎懲制度,但是又給予他充分的信任。我不禁產生好奇,喝了一口茶,然后直接問他:“您會不會有點什么背景?所以他不敢隨便給您撤換?”然后我盯著他的眼睛。他幾乎沒有猶豫,馬上說:“我們建發集團公司不講這個,沒有這個文化,我們只認業績。我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沒有什么特殊背景。任何人進來以后,就必須按我們的規矩來發展,按公司的制度來做事情。”
福建建發集團公司是國資委旗下的國有企業,現在業務主要是5大板塊,其中他們的供應鏈和房地產公司兩大板塊是上市公司,這兩個板塊去年市值有4300億元的規模。福建建發集團上市公司的貿易部分又有9大板塊,有三十幾家公司。程東方所在的廈門建發紙業有限公司是在上市公司貿易板塊里面,他們內部稱為漿紙集團,主要是兩家公司,一個是面向紙張成品,一個是面向紙漿原料。
程東方對自己的業務如數家珍,說到他的業務上,一改少言寡語的樣子,他給我普及行業基本常識。他說:“造紙首先需要紙漿,紙漿的原料主要是木材。中國的森林資源比較稀缺,所以我們主要通過進口國外紙漿。這就涉及到了國際貿易。紙漿有兩類,一種是在寒冷地區的松樹類,主要是在加拿大、北美、俄羅斯。然后一種是闊葉植物,主要在亞熱帶的東南亞、南美、巴西等。紙漿是把樹的外皮扒掉,切成碎片成一塊一塊木片,然后木片再通過化學的處理去做成漿,再壓干,然后打包成件。一件8小包,一包差不多兩噸。紙漿到紙廠后再到化漿池里面,然后制造出成品紙。國內紙漿現在也用竹子加工,因為竹子生長比較快。我主要是做紙漿原料的進口和紙廠成品的銷售,做紙產品供應鏈的兩端。也就是從國外進口紙漿賣給國內造紙廠,再從造紙廠買紙,賣給終端的印刷廠、包裝廠、出版社等貿易商,就是抓流通的環節。”
其實我小時候就是在印刷廠長大的,我父母都在印刷廠工作。我知道紙張對印刷廠意味著什么。但是隔行如隔山,我的直觀感覺是現在印刷行業在萎縮,再加上現在電子閱讀在增加,紙質的讀物應該是減少的。于是我問他:“現在紙品行業是不是在萎縮?”他笑了起來,很輕松說:“沒有。你要分開看,紙它有好幾大類,一個是銅版紙,比如廣告用紙;一個是白卡紙,比如化妝品的高檔包裝紙;一種是紙箱,它有三層紙,外面叫白板紙,中間叫瓦楞,里面叫牛皮紙;還有一種叫雙膠,比如課本書紙、復印紙、筆記本等。可能有萎縮有影響的是銅版紙,但卡紙跟包裝用紙在增長。像快遞現在這么發達,再加上有限塑令,紙袋的需求也在增加。另外像生活用紙,這個行業是擴張的。比如出口的玩具,外面要包裝,里面有說明書;鞋、服裝、電子產品包裝,不銹鋼、玻璃、醫療包裝盒,到外面吃麥當勞、外賣,都是用紙袋子包裝;連吃漢堡也要紙托著。所以整個造紙行業,應該還是朝陽行業。”
一個看起來不怎么起眼的紙品行業,其實也是蘊含著各種巨大的商機,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角度繼續問他:“您對紙品行業的未來是怎么看?”他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整個紙張的使用量要求越高。我們現在是14億人口,年平均才消耗70公斤。歐美中等發達國家人均消耗都是年平均200多公斤。不要說我們翻一倍,就是到150公斤也是一種合理預期,所以說短時間內我們還沒到人家用紙量的平均水平。而且造紙行業未來沒什么可替代的,只有紙替代塑料,未來大有可為。”
程東方說起這些,非常自信,因為他的自信是有基礎的。目前國內有3500家印刷企業都采用他們的供應鏈,他們去年紙漿和紙張的采購生產供應鏈規模到了900萬噸,這在行業內是全國第一。他給我和自己又添上茶水,接著說:“在國內紙張流通行業、供應鏈上泉州包裝盒廠家印刷,我們服務能力比較強。第一個我們敢于賒銷給客戶,我們對風險有一個評估,在此基礎上我們能保障紙漿廠跟印刷廠的原材料和成品供銷;第二個就是我們在全國有三十幾家公司,因為我們信息化程度比較高。我們現在也在推直營網,通過我們能讓紙漿廠和印刷廠等供應鏈上的客服降低成本。客戶在我公司的網上下單,我們到網上跟很多紙廠是對接的。通過到網站下單,就知道產品什么時候生產、什么狀態,然后裝到什么船上、什么時候到,每個月拿多少貨,欠我多少錢,庫存狀態怎么樣?這是一個網絡平臺的ERP系統。我們2004年就已經做了,就要不然我管不了這么多公司,現在每天都有一上報表,要查什么都查得到。”
他進一步解釋說:“2008年很多企業利用三方擔保進行貸款,結果牽扯到很多企業倒閉。當時我們的整個壞賬可能大幾千萬,那時候壓力很大,但還好,我們當時有買保險,就沒有虧那么多。所以目前為客戶提供的服務,一個在保障供應方面,一個是降低銷售成本,包括我們幫客戶去管理它的匯率風險、庫存的風險、價格的風險、信用的風險。我們叫服務創造價值。我們的主要能力就是風險管理,比如匯率期貨風險管理。工廠不懂期貨,我幫你做一些無風險的,這才是我們最根本的競爭能力,核心競爭力。所以我們叫兩大賦能,即金融賦能、科技賦能,這是我們的核心。科技能類似于我們的ERP系統,開發客戶端讓你免費用,變成你企業自己內部的管理,幫你立項,幫你規劃,幫助效率提升。”他一口氣說了很多,在他看似輕松的語氣中,我能感受到他作為一個公司總經理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
一個行業成規模后,就會面臨激烈的競爭。我知道他不怕國內的同行競爭,因為他非常自信的是行業龍頭,于是我問他:“您公司在國內可能沒有競爭對手,但是您不怕國外公司的競爭?”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茶杯泉州包裝盒廠家印刷,然后說:“按我們現在的業務模式,國外是沒有同類公司競爭的。國外有實力的公司基本上紙漿和紙品是一體化自己做,都是一家壟斷。而中國因為客戶太多、分散,所以依賴于我們做流通,幫他們做服務、銷售。現在中國的造紙產能、紙張需求都是世界第一。國外的公司想到國內來做銷售,在國內生根是比較難,可能第一個就是水土不服。當然我們的整個模式也要創新,也一直要發展。我們這5年規劃要從900萬噸增加到1500萬噸,我們現在也在東南亞開始布點,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都布點,國內我也在收購優質的企業。然后在產業這塊投一些紙廠,也在準備收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從我們供應鏈走到產業鏈,往產業鏈兩端去延伸。”
我喝了一口茶,問他:“您在供應鏈做得很好,為什么又往產業鏈方向發展?”他接著說:“這是從我們整個企業戰略發展考慮。中國跟國外的許多理念不一樣,國外公司的業務可能就給獨家去做,中國‘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業務上可能找個三五家去做。我們現在的業務量幾乎都占到國內紙廠總量的20%,要在行業做大,人家也擔心了,也不可能都給你去做。對我們從供應的角度講呢,有時候掌控能力不夠,而且供應鏈利潤比較少,產業端的利潤會比較高。
無論是從公司還是從個人來看,程東方應該有著更長遠的考慮。我于是問道:“您自己今后還有什么打算嗎?”他笑了,臉上露出了輕松的表情,他說:“我就在這個企業好好做。我機遇也好,就想著進公司踏踏實實工作,公司發展了,個人也就跟著發展。現在紙業有限公司有將近500人,我們建發集團傳統,大部分像我們這一層級都是內部培養。來公司二十多年了,我的簡歷就一個:2000年進公司,干到退休。雖然我們是國企,我們提倡專業化,一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這樣你對這個行業的行情趨勢、市場的人脈等比較熟。只要你有能力,市場交給你,開拓好就是你的,我們的獎勵機制非常靈活。集團公司也在鼓勵我們上市,做混改股,未來你可以分開上市,獨立出來再上市。我們公司強調專注做事,不是追求急功冒進,我們整個建發股份的增長,從上市以來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幾增長,每年利潤是百分之二十幾增長,但是對外還是比較低調。關鍵是你能不能做好,做好才有機會。”
程東方的做事風格也是長期受建發集團的熏陶和影響形成的,高調扎實做事,低調謙虛做人。這個也和我們理工科大學畢業的學生總體上是吻合的。我當然感興趣的是,以他一個上百億公司規模的老總,期待什么樣的大學生。我問他:“您從一個老總的角度對在校的大學生有什么樣的期待?”
他說:“像我們做貿易的公司,第一個要求是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一定要強,碰到事情懂得變通,情商要高一點。實際業務能力在工作中培養就可以了,專業知識是基礎,我們也會培養,大學畢業出來其實你對具體的貿易產品也不熟,我們也要培養一些產品的知識,來到公司后,你可能要從頭開始學起。重要的是要有扎實好學的態度。”話不多,但是切中要害。也許是對正在求學的大學生們多一個提醒和幫助吧。
程東方雖然是國際國內紙漿紙品貿易公司的老總,但是與所有大型企業的老總一樣,在經營管理公司中,是有著相似的經歷和共性。我也在這一刻就懂了,當初他遇到事業低谷,降到集團公司排名倒數第二時,集團公司老總為什么還會鼓勵他繼續帶領公司發展壯大。他的專注、耐心、沉穩、扎實,他的大局觀、前瞻性,大概就是集團公司老總們最看重的潛質吧,程東方也用事實證明,他用十年時間,讓公司業務增長了五倍,沒有辜負領導的信任,更主要的,他也瞄準了未來國內國際的發展目標,確實了不起。
透過程東方辦公室的落地窗,我看到海面上有海鷗在飛翔。我在想,在程東方的眼里,也一定有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他也在那個天空里振翅高飛啊。
欲讀更多作者文章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