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4-11
剛剛過去的2022年,受各種因素影響,有的行業高歌猛進,有的行業苦苦掙扎,可謂喜憂不一。對印刷行業而言,是有喜有憂。
據最近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度全國報紙總印刷量為608億對開印張,環比上升1.28%。這是近10年來全國報紙總印刷量的首次環比上升,扭轉了此前連續9年負增長的態勢。2022年1-10月國內印刷品、印刷裝備、印刷器材進出口總值為208.8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2022年10月國內印刷品、印刷裝備、印刷器材進出口總值為19.83億美元,環比下降14%、同比下降4%。
展望2023年,印刷包裝產業又將面對怎樣的變化?哪些細分領域還將繼續高歌猛進,哪些領域有望冬去春來,哪些領域還要繼續蓄勢以待?
一、包裝印刷,繼續高歌猛進
展望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和經濟面的回暖,疊加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包裝印刷有望迎來邊際改善,但在這一過程中,市場將繼續向優勢產區、優勢產能、優勢品牌集中公司包裝印刷,行業呈現出結構性繁榮局面。
例如白酒包裝、醫藥包裝、電子日化包裝等,都將保持繼續增長態勢。
行業“內卷”加劇的情況下,龍頭酒企在2022年相繼拋出巨額擴產計劃,如貴州茅臺擬投資約155.16億元建設茅臺酒“十四五”技改建設項目;山西汾酒擬91.02億元建設實施汾酒2030技改原酒廠儲能擴建項目(一期)……龍頭酒企大手筆擴產無疑將進一步帶來更多的包裝需求。
醫藥包裝指用適當的材料或容器、利用包裝技術對藥物制劑的半成品或成品進行分(灌)、封、裝、貼簽等操作,為藥品提供品質保證、鑒定商標與說明的一種加工過程的總稱。
在增長的藥品需求帶動下公司包裝印刷,我國制藥行業的發展速度加快,對高品質醫藥包裝的需求日趨旺盛,2021年我國醫藥包裝市場規模達1358.6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2021年我國醫用塑料包裝市場規模為629億元,占醫藥包裝市場整體規模的46.3%,占比最大;醫用金屬及復合包裝市場規模為341億元,占醫藥包裝市場整體規模的25.1%;醫用玻璃包裝市場規模為224.2億元,占醫藥包裝市場整體規模的16.5%;醫用橡膠包裝市場規模為123.6億元,占醫藥包裝市場整體規模的9.1%。
預計2022年中國醫藥包裝市場規模將達到1490.3億元。
伴隨著醫藥創新發展、用藥結構升級,相關藥品包裝也將迎來良好發展機遇,如可用于大分子生物藥的預灌封注射器、自動注射器,核酸藥物用的適應低溫甚至超低溫的包裝,結合手機APP進行用藥管理的智能包裝,適宜社區醫療、居家治療、自我治療的包裝等。
同時,藥品創新與質量升級也對包裝提出了更高要求,滿足更高的外觀、相容性、密封性等要求的包裝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此外,更專業的技術法規服務,更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也將是包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我國醫藥包裝制造產業可以為下游提供上千種包裝產品,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很多高端產品仍無法生產。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模仿、改進及組合階段,對新材料、新包裝系統和給藥裝置的開發較少,給藥裝置的豐富程度不及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隨著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藥品包裝行業質量水平將不斷提升,創新活力將進一步釋放,為制藥企業提供更安全穩定、功能更優的包裝,全球制藥行業的發展也將給醫藥包裝行業帶來更多新的機遇。
二、商務印刷,有望冬去春來
2023開年,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較為看好。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釋放了一系列重磅信號,為2023年經濟定下了總基調。隨著好疫情管控放松,隨之而來的是感染率大幅攀升。這一輪感染率的上升將持續到什么時候,社會經濟活動的恢復何時開始?
從國外經驗看,從放開到疫情步入低谷,最快也需要三個月時間。從各大機構對2023年經濟增速預測看,國內機構普遍偏樂觀,對中國經濟潛在增速預測大致在5%~6%。
與報紙、書刊及一些滿足特殊需求的印刷品不同,商業印刷市場越來越多地采用輕量多樣化紙張、裝訂方法靈活的彩色印刷產品,如宣傳冊、報紙插頁、豪華版報紙、雜志化報刊以及越來越多的商業宣傳品(如折頁、直郵手冊、購物指南、超市宣傳品)等。
伴隨著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地發展,出于商業宣傳的需要以及其他商業活動的活躍(比如,電子商務帶動快遞業務的發展),我國商業印刷業也持續保持了高速增長。從2016年到2021年,中國的商業印刷行業從826億元增長到了上千億元的規模。
2022年1-10月國內印刷品進口21.33億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出版物印刷品進口4.95億美元、包裝印刷品進口0.97億美元、商業印刷品進口15.40億美元。
商業印刷是近年來人們談論較多的話題之一,不斷發展也好,激烈洗牌也罷,總的來說是真正吃百家飯的一種印刷方式。所以,隨著其他行業的不斷恢復,商業印刷很有可能在一季度之后迎來快速恢復期。
三、數字印刷將迎來創新發展期
2021年國內印刷裝備進口24.73億美元。其中,印前設備進口0.65億美元、印刷設備進口21.75億美元、數字印刷設備2.22億美元、印后設備進口2.33億美元。
雖然中國印刷市場已經形成了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優勢互補、相輔相成的產業模式,但經歷了連續3年的疫情影響之后,市場需求疲軟、“雙減”政策持續影響、人工成本高等都成為影響數字印刷市場發展的外部因素。
正如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會長薛平所言:20多年來,數字印刷從單純的技術應用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數字印刷行業,現在已經成為印刷業不可忽視的力量。其業務規模總量已經達到近2000億的產值,但2022年的疫情打斷了數字印刷發展的步伐,行業現狀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大部分企業的業務收入是呈現斷崖式下降,流動性枯竭,流動性資金基本上消耗殆盡,一部分有能力有信譽的企業,可以通過銀行借貸暫時過渡一下,但三年疫情下來累計的巨額債務恐怕至少需要再用三年以上時間才可能實現正增長。
盡管如此,但個性化+批量化的生產模式還是有望在2023年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數碼印刷市場還將進一步細分,并在幅面、質量、速度、應用場景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突破。
同時,隨著包裝數碼、標簽數碼等細分領域的多場景應用,數碼印后也將變得更為重要,值得關注的是,一批國產數碼印后品牌正在逐步崛起。
據相關數字印刷行業數據顯示,單張高端彩色數字印刷應用領域主要分為六大類:圖文快印、機關文印、出版印刷、行業印刷、標簽印刷、其他。其中圖文快印占據了總份額的65%,機關文印份額為3%,出版印刷份額為15%,行業印刷份額為2%,標簽包裝份額為10%,其他為5%。從數據顯示分析,單張高端彩色數字印刷更受私人消費者青睞。
總的來看,數字印刷因為擁有著成本低、節約資源等優勢,依然是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投資領域。在不斷升級的智能化潮流中,國內數字行業勢必會從技術上取得更大突破,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相信數字印刷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全社會對印刷市場的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增長。基于歷史增速分析,初步以1.9%的復合年增長率測算,到2026年全球印刷消費規模將超過8300億美元。
展望2023年全球印刷業,可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上述只是幾個方面的論述,整個印刷產業鏈還有很多可以去探討的地方,相信在數字化、智能化、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推動下,行業將持續不斷推陳出新,未來印刷行業除了在包裝印刷市場、商務印刷、數字印刷、標簽印刷等市場都將迎來較快的發展。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